劉秀洲 研究員兼分所長

育成鴨隻新品種( 系) 及推廣

images

  • 現職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研究員兼分所長
  • 學歷: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博士
  • 經歷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副研究員兼系主任/ 副研究員/ 助理研究員/ 助理

 

長期致力鴨隻育種 擴大專業飼養經濟效益

臺灣養鴨產業的幕後英雄

 

劉秀洲研究員在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專注研究二十餘年,在鴨的育種、營養及生產管理研究方面,繳出許多成果,提供專業飼養所需的經濟性能,包括鴨蛋的顏色、節糧的品系與延長受精的持續性等。劉秀洲研究員的努力和貢獻,讓臺灣養鴨產業持續進步,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。

 

育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,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果,研究人員必須耐得住寂寞,且要具備耐心和毅力,才能培育出繁殖數量多、飼料用量少、生長速度快的鴨子。數20幾年來,劉秀洲研究員帶領團隊不斷培育出優良的臺灣「原原種」,致力推動臺灣朝「種鴨輸出國」的目標邁進。

 

劉秀洲研究員致力推進前人的研究,由他開始選育的優良種鴨也大有突破。綜觀其研究成果,在臺灣種鴨發展史添上多筆里程碑。他完成全產青殼蛋品系「褐色菜鴨畜試三號」的命名登記,改善褐色菜鴨的蛋殼顏色且同步增強鴨蛋殼強度,降低運輸途中破損的風險;利用動物模式法選育種鴨,改善鴨隻的受精持續性,有效降低種鴨人工授精的人工費用;研究團隊並引入分子生物育種技術開發鴨隻育種的SNP晶片,運用於高飼效褐色菜鴨及其它經濟性狀的選育。

 

在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方面,劉秀洲研究員團隊建立多項實績。例如,將「褐色菜鴨畜試三號繁殖及生產技術」及「褐色菜鴨高飼效品系生產技術」等移轉業界,使得養鴨產業得以提升飼養技術和生產效率;利用品系間的雜交優勢所完成的「全產青殼蛋褐色菜鴨雛生產體系」,在移轉至民間種鴨場後,有效改善民間褐色菜鴨種雛鴨的特性。

 

長期默默研究,劉秀洲研究員團隊在學術上引入創新觀念,與國際合作開發晶片;在國內產業上,協助民間建立繁殖配種體系,將改良成功的鴨隻迅速擴大到民間,造福鴨農。同時,藉由他本身的專業與國際關係,協助業者準備出口,將養鴨產業發揚光大成為國際性的產業。劉秀洲研究員的得獎實至名歸。

 

 

Copyright 2020 ©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部 版權所有 images images